2025年4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以下簡稱:2024版《指南》),為下一階段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提供指引,旨在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標準化水平,引領制造業加快智能化升級,助推新型工業化建設。 2024版《指南》在延續前期成果基礎上,突出了人工智能前沿性標準布局,拓展了智能裝備、工業軟件等工廠要素標準,將"智能服務"升級為"智能制造新模式",補充了智能場景、產銷一體化運營等標準化新內容。《指南》明確提出,到2026年,制修訂100項以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通過以高質量智能制造標準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構筑產業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技術路徑。本報告從虛擬與現實、時間與空間、供給與需求三大維度剖析人工智能對制造業技術創新、生產制造和組織管理三大范式變革作用。同時,DeepSeek帶動我國人工智能走出了一條“低成本、高性能”的發展路徑。技術進步帶來的降成本、降門檻效果以及開源開放的發展方式,將為賦能千行百業打開新空間。下一步,應不斷夯實算力-算法-數據三位一體賦能底座,圍繞行業、產品縱橫兩大方向,開展一系列重點場景建設和應用推廣,強化政策組織和支撐體系兩大保障,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走深向實。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人機交互正朝著更自主、更高效的方向演進。在中心化云機器學習的基礎之上,發揮端側人機交互情境下機器學習實時理解、自主響應、動態適應的優勢進行互補,形成“端云協同”機器學習的計算框架,已成為產學研的焦點。本報告將分享大小模型協同基礎算法、端云高效協同學習推理方法,以及在用戶行為意圖理解、圖形界面自主智能體等典型人機交互場景的應用。
1. 背景 2. 洞察:人形機器人落地場景順序與評估模型 3. 聚焦:工業場景落地(新能源汽車制造) 4. 縱覽:國內外人形機器人落地場景順序 5. 展望:人形機器人產業關鍵節點識別(工業、家庭)
2025年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更是人形機器人通用能力躍升的起點,全球將有數千臺人形機器人進入工廠場景訓練。工廠訓練是破除具身智能數據不足與實用性低下之間“引力束縛”的關鍵,也是積累高質量、大規模應用數據的必要手段。
本報告分為研究背景、技術趨勢分析、應用現狀分析和前景展望四個部分。首先,從技術突破、大國競爭和市場前景三個角度,分析“機器人+人工智能”工業應用的發展背景;其次,從技術趨勢的角度,回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融合的三大技術方向,分析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動下,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具身智能技術的前沿進展;接著,從應用場景的角度,通過全球88個案例分析“機器人+人工智能”在典型場景、行業中應用情況;最后,從技術、產品和應用三個方面,展望“機器人+人工智能”在工業場景中的應用前景。
《先進計算暨算力發展指數藍皮書(2024年)》系統跟蹤研究了全球先進計算和算力發展情況,全面剖析了我國先進計算和算力總體發展態勢,并對我國算力發展情況進行客觀評估,并結合當前我國算力發展現狀和評估結果提出了我國算力發展建議。
目錄 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現狀 DeepSeek破圈后的大模型發展趨勢 大模型重點應用場景 DeepSeek能力賦能個人發展
工業大模型作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工業場景深度融合的結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構制造業的智能化體系。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推進,工業大模型憑借其卓越的數據處理能力、出眾的跨模態融合特性以及高效的智能決策效能,日益成為推動工業智改數轉的核心驅動力。然而,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的工業大模型,仍面臨工業數據多模態復雜性、模型可解釋性不足以及應用成本較高等挑戰。為此,行業迫切需要系統性的解決方案,以促進工業大模型技術的有效落地與廣泛應用。
本報告重點介紹了六大行業中數十個最引人注目、可應用的AI案例。每個案例都歸納了關鍵業務問題和機會、AI如何提供幫助以及可能的益處。本文還包括每個行業的幾個新興AI案例,這些案例預計將在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交織、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的背景下,創新已成為大國發展的關鍵變量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當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由大到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攻堅期,準確研判制造業創新發展水平,對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意義重大。
從供應鏈結構來看,中國制造業在上游關鍵原材料方面對進口依賴度高,但在新能源材料領域具備全球控制能力,“卡脖子”現象主要集中在中游核心制造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等價值鏈環節,而中下游的組裝制造則展現出較??的競爭優勢。在歐美推行“去中國化”并重構完整產業鏈、中國中低端產能面臨內外部激烈競爭、本土企業核心競爭要素缺位等大背景下,中國企業穿越周期的關鍵在于存量市場內挖潛力和增量市場外拓空間。
智能機器人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持續革新,尤其是大模型技術的賦能以及關鍵硬件的突破,為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當前,機器人的產業圖譜逐漸擴展中,無論從零部件、機器人本體還是落地應用上,已逐漸扭轉海外壟斷的局面。國產品牌扎根技術脫穎而出,帶領工業機器人行業從國外壟斷走向國產個性化發展。
2025年AI產業全景洞察報告
當前,全球市場對人工智能的需求熱度不減,各類垂直賽道的競速仍然激烈,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保持19.1%的年均增長率;在投資方面,全球AI領域的股權融資和交易情況也顯示出積極的信號,2024年第三季度,人工智能交易數量達1245筆,數量規模重回2022年初的巔峰水平,融資金額規模對比 2023年提振幅度明顯。
在經歷了起步期、單極快速發展期、均衡擴張期三階段后,當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新階段,是依托我國“超級節點”地位進一步嵌入全球制造網絡的主動需求。出口貿易的轉變體現在一般貿易快速增長、高技術出口占比加大、目的地多元化等;對外投資的轉變體現在投資存量進入千億美元級別、綠地投資成首選、部分領先領域實現技術和標準出海等。當前美國對我國分層次遞進式遏制是制造業出海面臨的最大風險,疊加地緣沖突外溢、外需不足等不利因素,下一步應從“增強系統性、擴大包容性、提升專業性、增強抗壓性”四方面更好地打造屬于我制造業的“大航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