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暨2021年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在北京開幕。當天,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下稱“中心”)宣告成立,這是全球首個以大數據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國際科研機構。 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介紹說,中心面向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重大需求,在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基礎上,建設多學科融合的可持續發展大數據云服務系統平臺,建立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與評估體系,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為聯合國和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科技支撐。 中心依托中國科學院建設,秉承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開拓地球大數據驅動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新范式,建立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與評估體系,為聯合國相關機構、成員國提供數據共享、科技支撐、決策支持,建設國際一流水準的科研機構。 中心五大任務包括:研發和建設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平臺、開展可持續發展指標監測與評估科學研究、研制和運行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建設科技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智庫、提供面向發展中國家的教育和培訓。 開幕式當天,“地球大數據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和評估成果展”正式開展,包括可持續發展目標專題研究案例、大數據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綜合示范、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與評估數據產品和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等四部分內容。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亞平在展覽開幕儀式上致辭時指出,展覽展示了大數據在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方面的實踐與應用潛力,為相關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了方案和借鑒。 此外,中心研制的“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平臺系統”在開幕式期間發布。該系統是國內首個面向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大數據云服務基礎平臺,為公眾、科研人員及決策者等不同用戶提供一站式可持續發展目標服務和數據公共產品。 2021年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由中國科學院、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共同主辦。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設置9場大會報告、63場主題分會、3場專題會議,來自6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人參加。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