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隨時準備應對更加復雜困難的局面。”這一重要論述,對我們在新發展階段增強防范和化解風險挑戰本領、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任務要求,既是對當下和未來有效應對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的思想動員,又是對新發展階段開拓創新、拼搏進取的戰斗號令。
應對復雜困難的局面是推動黨的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我們黨帶領人民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來是在充滿荊棘、險象環生的環境中開拓前進、殺出血路的,隨時應對復雜困難的局面是開辟這條康莊大道的常態化課題。可以說,成功應對復雜困難的局面,是黨的卓越領導能力的重要體現,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大局的現實需要,也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能力本領。
實現復興偉業的戰略運籌。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表明,黨的事業每一步成功都是在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取得的。我們黨帶領人民走向民族復興的歷史,就是一部應對復雜困難局面的壯美史詩和奮斗活劇。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帝國主義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到始于去年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國家經歷了眾多艱難險阻。之所以能屢次化險為夷、轉危為安,而且發展越來越好,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我們黨注重未雨綢繆、善于應對各種復雜困難的局面。面對新發展階段的新情況新要求,只有進一步做好超前預判,早做準備,寧可把困難看得嚴峻些,把矛盾預判得充分些,才能避免被動、遇事不慌、有備無患,使民族復興偉業有條不紊向前推進。
應對世界大變局的現實需要。當前,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對全球治理產生深遠影響,使我國發展的外部因素更加復雜。同時,軍備競賽、武力威脅等傳統安全和各種非傳統安全威脅風險增加。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善于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劃自身發展,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加強對各種動蕩源和風險點的深入研判和及早預判,對各種可能發生的風險及其原因做到心中有數,在帶全局性決定性領域進行長遠謀劃和戰略預置,做好隨時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開辟發展新局的緊迫需要。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憂患意識越強、預想和準備越周密,矛盾困難就解決得越主動、越有力。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懈奮斗,我們已經擁有開啟新征程、實現新的更高目標的雄厚物質基礎,但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特別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以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目標任務艱巨繁重。習主席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更加精準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舉措要更加精準務實,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適應新發展階段的特點要求,做好應對更為復雜困難局面的準備,做到既有干勁闖勁又有預判預置,既有攻勢又有防御,既開新局又保底線,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主動權。
善于運用我們黨應對復雜困難局面的成功經驗
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我們黨積累了應對復雜困難和挑戰的寶貴經驗,這是我們在新時代隨時準備應對多重風險挑戰的重要借鑒和智慧寶庫。
加強黨的領導,把正方向、增強定力。實踐證明,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要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必須堅定不移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我們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使黨的自身建設和黨的事業發展在戰勝風險挑戰中愈戰愈強。
掌握科學理論,堅定自信、沉著冷靜。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斗爭起來才有底氣、才有力量。每當中國面臨重大風險和考驗,我們黨總能頭腦清醒、處變不驚、劈波斬浪,根本原因在于我們黨具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能夠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形勢、明確方向,提出正確的方針政策和斗爭策略。面對未來更加多樣多變的風險挑戰,只有深入學習和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思想武器,才能處變不驚,在危局變局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牢牢把握斗爭主動權。
堅持底線思維,居安思危、有備無患。鄧小平同志曾說:“我們要把工作的基點放在出現較大的風險上,準備好對策。這樣,即使出了大的風險,天也不會塌下來。”習主席多次強調底線思維、憂患意識的重要性,并將底線思維能力作為領導干部應當具備的六種思維能力之一。底線思維,要求具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的強烈憂患意識,保持“一葉知秋”的高度敏感,以“一失萬無”心態做“萬無一失”準備的清醒自覺。只有凡事從最壞處著眼、向最好處努力,把困難和挑戰想得充分一些,把應對復雜局面、意外情況的預案做得扎實一些,才能既打好有準備之戰又打好戰略主動戰。
堅守人民立場,團結協作、凝聚力量。民心向背是檢驗一個政黨生命力的試金石,也是最終化解危機、克服困難的關鍵因素。總結我們黨成功戰勝各類強敵、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的經驗,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緊緊依靠人民,把人民群眾作為攻堅克難的智慧和力量源泉,始終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面對新發展階段特別是新的風險考驗,要有效化解危機、提高斗爭本領,就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群眾作為黨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政之基,一以貫之依靠群眾、團結群眾、為了群眾,凝聚智慧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
在應對復雜困難的局面中增強能力本領
應對復雜困難的局面,既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又是領導干部增識強能的實踐課堂。各級領導干部要積極投入到新時代的發展實踐中去,在應對復雜困難局面的戰場上歷練摔打,不斷強化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
錘煉應對復雜困難局面的政治能力。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的能力。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對我們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新發展理念的時代內涵、新發展格局的主攻方向提出很多新的要求。領導干部必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認識判斷形勢、觀察處理問題,心懷“國之大者”,通過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政治站位,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面對矛盾困難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挑戰敢于挺身而出,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培養應對復雜困難局面的戰略眼光。領導干部必須常觀大局,常思大局,著眼新時代國內外形勢的深刻復雜變化,尤其是“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在登高望遠中科學預見未來變化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做到未雨綢繆。要始終站在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全局思考問題,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善于在危機中練定力、練魄力、補短板。要有“一葉知秋”的洞察力,善于透過國際政治經濟領域的復雜表象和傾向問題,把握當今世界安全和發展的本質和趨勢走向,培塑見微知著能力,做到主動作為、因勢而謀、防患未然。
提升應對復雜困難局面的能力水平。要強化風險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深刻認識“四大考驗”“四種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察覺新發展階段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特別是決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要提高風險化解能力,一方面全力辦好自己的事,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向制度要能力、向內需要潛力;另一方面善于運用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善于借鑒先進經驗,善于融合各方力量,科學排兵布陣,既有防范風險的先手,又有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要健全和用好風險管控機制,特別是完善風險研判、決策風險評估、風險防控協同、風險防控責任等機制,把制度機制優勢轉化為化解風險挑戰的實際效能。要強化斗爭精神,在風險挑戰的驚濤駭浪中百煉成鋼,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戰勝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