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當前敘利亞緊張局勢已經成為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短期走勢的重要力量,近期油價高位波動可能持續。在國際油價持續高位運行的背景下,國內多個產業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業內人士表示,在這一背景下,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或提速。
美敘動向左右國際油價走勢
業內人士認為,自2013年7月份突破100美元/桶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再次進入“高位運行區”。8月下旬以來,隨著多個國家經濟數據企穩向好,加上美國對敘利亞動武預期的影響,國際油價經歷了一輪較大幅度的拉升,一舉創出階段新高。
世界主要原油進口國宏觀經濟數據向好,成為本輪油價反彈的基本支撐。美國供應管理協會9月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由7月的55.4上漲至55.7,創2011年6月以來新高,高于此前預期;中國7月PMI也漲至50.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7%,這都傳遞出經濟回暖的“好聲音”。
不過,短期來看,地緣政治因素對國際原油價格走勢的影響更為明顯,成為導致油市高位折返跑的主導因素。8月底,美國對敘動武預期的升溫直接導致國際油價連續躥高;9月2日,因為外部對敘利亞軍事打擊形勢出現緩和預期,導致3日國際油價收跌3.44美元;9月3日,奧巴馬邀請國會領導人開會,爭取獲得他們對敘利亞采取軍事行動的支持,市場再次開始擔憂敘利亞緊張局勢影響,這也導致4日國際油價再度跳漲。
有分析人士認為,敘利亞緊張局勢對油價的促進作用,已經完全抵消美聯儲削減貨幣寬松政策的負面影響。從當年兩次伊拉克戰爭以及伊朗危機事件發生時的歷史走勢來看,中東地緣政治事件對國際油價的影響高至15%-30%。因此,即便7月到8月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出現1成以上的漲幅,未來仍有可能繼續上行10-15美元,挑戰120美元/桶的關口。
金銀島分析師靳婷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由于敘利亞與伊朗、伊拉克產油大國接壤,一旦發生戰爭將導致整個中東地區的矛盾激化,從而會對其他產油大國產生較大影響。因此,縱然敘利亞出口量不大,但依然會影響整個中東地區的原油供應。從這個角度說,中東局勢仍將牽動油市神經,國際油價延續高位波動概率較大,美敘兩國的最新動向還將成為左右國際原油價格走勢的關鍵因素之一。
對相關產業負面影響顯現
從國際油價的歷史走勢來看,盡管多次出現震蕩回調,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需求縮水曾令油價加速下跌,但整體走向依舊是波動上漲。2013年7月后,受國際局勢動蕩因素及經濟復蘇的基本面因素雙重影響,油價再次出現抬升跡象。
油價的高位運行也對我國相關產業鏈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煉油、化工、物流等多個行業都受到油價上漲的沖擊,特別是在中國經濟剛剛出現觸底企穩的背景下,高油價對中國多個產業乃至整個經濟的發展非常不利。
就化工行業而言,8月以來,原油價格的震蕩高漲倒逼一些化工產品被迫提價,尤其是芳烴類化工品漲幅較大。但并非所有化工產品都有轉移成本的“能力”。由于重要原料乙二醇、PTA、聚酯切片、滌綸聚酯等價格完全由成本推動,因此油價上調對化纖行業也產生直接影響。但化纖行業成本轉移能力較弱,在前期原油價格上漲過程中,曾出現下游產品漲幅不及上游原料的狀況。塑料行業的成本轉移速度也較慢,其原材料基本來自石油乙烯和煉油裝置,原油價格的走高將帶動合成塑料的生產成本的增加,而產品價格不一定立即跟漲,從而導致企業利潤空間受擠。
石化行業轉移成本優勢較為明顯。隆眾分析師司書威向記者表示,如果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煉油企業用于進口原油的支出成本將增加,利潤空間必然承壓向窄。但是,煉化行業在中國的壟斷地位使其具有產品定價話語權,因而可以將油價上漲轉化為自身利好刺激。
運輸業和物流業是轉移成本較為困難的行業。油價上漲將直接導致運輸成本增加,而國家在交通運輸價格的調整方面具有嚴格控制。即使油價上調,運輸公司的運費也只能首先履行合同約定,不能隨意提高。頻繁上漲的油價會導致交通、物流、快遞等行業的盈利空間被壓縮。特別是7月以來,國內成品油調價連續兩次遭遇“擱淺”,而在8月集中一次性大幅提價,這也導致運輸成本增加明顯,利潤空間被迅速擠占。
司書威認為,雖然各產業面對油價上漲具有不同的轉移成本能力,但所受影響并不直接同油價漲幅掛鉤,而且宏觀經濟的大環境更直接影響各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承壓能力。
倒逼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
作為能源消耗大國,我國超過56%的原油均需要依靠進口。除了對多個產業帶來成本壓力,國際油價的高位運行還將使中國經濟發展承受壓力。
我國產業結構相對滯后,更多地依賴能源密集型產業推動經濟增長,而我國石油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又較大。隨著國際油價的高企,除了進口支付增加以外,我國還將面臨較大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卓創資訊分析師朱春凱向記者表示,石化產業是日常生活用品的必備原材料,加上運輸物流成本的上漲,國內物價將面臨較大的上升壓力。尤其是隨著秋收季節的到來,農業機械用油的傳統高峰即將出現,在高油價背景下,政府或將再度啟動相關補貼。
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油價高企反而提供了產業結構加速調整的契機。發改委有關人士此前曾向記者表示,作為石油消費大國,我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落實節能減排措施將是必由之路。而從微觀企業來看,高油價也有利于倒逼粗放型企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進生產技術,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如此反而有利于清潔能源的發展進一步向前推進。
有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國內面對油價高企,其實已經開始出現“細微變化”,對本輪國際油價的高漲已經不似前些年“憂心忡忡”。一方面,隨著我國原油進口渠道的不斷完善,中亞、中俄、中緬管道相繼開通,加上大型國企近年來接連在海外收購油田,都對我國原油供給和能源戰略安全起到一定的穩定作用;另一方面,我國能源和產業結構調整實際上一直在暗自前行,隨著以TMT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低耗能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或仍將提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