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航天機電公告稱,公司擬轉讓持有的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20%的股權,轉讓價格不低于評估后的中環光伏凈資產的20%;而據記者了解,隨著多晶硅行業競爭加劇,加之國家《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的實行,川投能源或將剝離多晶硅資產;同時,市場傳聞樂山電力也有可能在近期剝離多晶硅業務,轉型純水電型公司。
晶澳太陽能一位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光伏組件的產能就達到40~50兆瓦,10兆瓦的國內安裝量無異于杯水車薪,而且隨著今年五六月份歐盟的‘雙反’結果的出臺,大部分光伏企業都面臨生死劫,今年上半年將會有更多的企業離開這個行業。”
毒品多晶硅?上市公司集體“戒毒”!
對于那些傳統的光伏巨頭而言,船大雖已無法掉頭,但他們在光伏行業之外,已開始拓展多項其他業務來彌補光伏業務帶來的巨額虧損。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航天機電已經開始陸續剝離相關光伏業務的資產。早在去年10月,該公司就發布公告表示,以4.88億元的價格,轉讓其持有的控股子公司神舟硅業29.7%股權。
該公司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神舟硅業是當初幾經波折才融資上馬的項目,但這幾年隨著多晶硅價格的一路狂跌,這個項目已無任何盈利能力,虧損高達6.6億元,嚴重拖累母公司業績,無奈之下最終選擇賣出。”
2000年,航天機電開始進入光伏行業,最初只是局限于下游的組件環節,規模也較小。到了2007年之后,航天機電開始大規模進入光伏行業,大股東上航工業出資1.6億元,獲得神舟硅業61.54%持股權。2008年12月,航天機電以自由資金2億元增資神舟硅業,到了2009年3月,航天機電再次拿出自有資金8億元增持神舟硅業。可誰也未曾想到,這已是光伏行業最后的輝煌。
“2008年上半年,現貨市場的多晶硅能賣到400美元/千克,而如今跌到20美元/千克,公司所有的預期和盈利目標都已無法實現,如果繼續拖著不賣掉,只能虧損得更多。”上述航天機電人士表示。
據記者了解,樂山電力原本就是一家以水電為主的企業,2008年進入光伏行業,與天威保變合資成立樂電天威硅業公司,經營樂山3000噸/年多晶硅項目,總投資達11億元,然而這個合資公司自從成立之日起,生產就一直斷斷續續,而因為連續的虧損,樂山電力不得不持續地向該公司輸血。
現在看來,當初樂山電力一擲千金投資多晶硅更像是一場豪賭。
樂山電力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在決定投資多晶硅項目之時,并沒有對這個行業做深入的調查和了解,董事會甚至沒有研究多晶硅的投資風險問題,在當時的暴力誘惑下,一頭扎進了光伏行業。“現在樂山電力都已被拖進泥潭,如果還不退出該業務,到時只能給公司帶來更大的損失。”
對于那些傳統的光伏巨頭而言,船大雖已無法掉頭,但他們在光伏行業之外,已開始拓展多項其他業務來彌補光伏業務帶來的巨額虧損。
英利集團的主業是光伏組件制造和電站業務,該公司在去年三季度的凈虧損為9.59億元人民幣,出貨量環比降低17%,毛利率為負22%~24%。在此狀況下,英利開始涉足橄欖油、養殖、房地產、物流、服裝、酒店等領域。
2013年將現大規模倒閉潮
目前,光伏上游的多晶硅企業已經有80%都處于停產和倒閉狀態,接下來將向下游的電池、組件蔓延。
“更艱難的日子還在后面。”常州天華陽光有限公司總裁謝瀟拓對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國內眾多上市公司逃離光伏產業,主要是看不到前景,而且到了今年五六月份歐盟“雙反”結果下來,國內將會有一大批企業倒閉,屆時行業將面臨更大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