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機械的現代化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食品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食品機械工業的技術進步為食品制造業和食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條件保障;而食品工業的發展不斷的發展為食品機械制造業提出了一個個新的課題,要求其不斷創新、不斷發展與完善。
我國的食品加工工業歷史悠久,但食品機械工業起步很晚。建國前,這個行業一片空白,食品加工大都是手工操作,生產率低,且產品質量不穩定。建國后,一些加工罐頭、乳制品等的機械設備才得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食品工業發展很快,對食品機械的需求逐漸擴大,我國的食品機械行業初步形成。
此外,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促進了國內技術水平的提高,研制開發了許多適用的中小型設備以及機械化自動化的新型設備,食品機械的品種、產量和產值開始大幅度增加。目前國內從事食品機械開發與生產的企業有上千家,品種也發展到幾千種,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建國后,我國的果蔬罐頭加工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的20多年里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國的果蔬罐頭加工業已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水平和較大的生產規模,外向型果蔬罐頭加工產業布局已基本形成;果蔬罐頭加工業在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20世紀90年代,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食品加工機械制造業如同其它機械行業一樣逐步走向市場。特別是自1998年,隨著原國內貿易部的解體,食品加工機械制造業失去了歸口管理的政府部門。原來習慣于生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許多國營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廠因不能適應新的市場經濟體制,紛紛陷入困境,在國有企業改制的過程中,大部分通過管理層承包或整體出售,成了集體、個體所有制的企業。在老廠走向衰落時,一些原國營廠的管理人員或技術骨干創辦了民營企業。憑借老廠的人才資源、技術力量和品牌優勢,加上民營企業的靈活機制,發展很快,仍保持了老廠原先在行業內的定點設備的生產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