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傳感與網絡控制中心張春庭博士和韓丹濤工程師在與敦煌研究院合作的榆林石窟自動門項目中,開發的石窟濕度自動控制軟件榮獲軟件著作權。
榆林窟始建于北魏,以后的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都有建造,位于甘肅省安西縣城西南76公里處,與敦煌莫高窟有著密切的關系,被稱為“絲綢之路”上的“姊妹窟”。現存壁畫5000多平方米,彩塑100多身。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開發的濕度自動控制軟件是根據洞窟的濕度來自動開啟保護門,使洞窟濕度保持穩定。當外界環境的濕度小于或陰雨、大風時,洞窟門自動打開或關閉,通過與外界的換風保持洞窟內的濕度。
整個石窟濕度控制系統包括自動門、無線傳感器、門控制器、無線路由器、無線WiFi網關等模塊組成。洞窟濕度自動控制軟件的主要作用:
1、本地控制,當洞窟外的濕度小于40%,洞窟保護門自動打開,當洞窟外的濕度大于40%,洞窟保護門自動關閉;
2、遠程控制,當出現大風和降雨等惡劣天氣時,監控中心通過無線傳輸網絡給主控制器發送命令關閉自動門,同時監控中心也可以下達開門命令,實現遠程控制;
3、采集溫度、濕度信號并上傳給監控中心,監控端運行石窟監控軟件實現遠程控制以及門狀態的顯示。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傳感與網絡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員開發的榆林石窟濕度控制嵌入式軟件,通過現場的修改調試正式在榆林石窟自動門控制系統中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也積累了在文物保護領域嵌入式軟件編寫、調試的經驗。
來源: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傳感與網絡控制中心